第461章 空城計,對陣司馬懿的心理戰

-

諸葛亮洞悉全域性,對司馬懿戰略部署分析得相當透徹。

於是他及時調整部署,兵分三路,針鋒相對。

一是讓馬謖鎮守街亭,又讓謹慎小心的王平輔佐,並讓高翔和魏延,鎮守街亭左右。

兩軍統帥不約而同兵臨街亭,司馬懿用兵有度,諸葛亮應對得當,簡直旗鼓相當。

那麼最終鹿死誰手,將會根本性扭轉戰局。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可是鎮守街亭的馬謖失守,讓諸葛亮心驚膽戰。

整個戰局立馬發生嚴重傾斜,導致蜀軍隻有招架之力,無還手之力。

諸葛亮已經無計扭轉局勢,為儲存兵力,隻得安排撤軍。

讓關興和張苞在武功山設伏,張翼率兵修繕劍閣,馬岱和薑維斷後。

就連身邊僅存的五千兵,都要分一半去運輸糧草,身邊隻剩下一些文官和另一半兵卒。

而司馬懿卻率領十五萬精兵強將,即將兵臨城下。

眾人得知這個訊息,全都失色。

諸葛亮登城就看到塵土飛揚,兩路魏軍殺了過來。

諸葛亮此時相當矛盾,麵對精兵強將的魏軍,讓他心理承受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諸葛亮相當清楚,根本打不過,更守不住。

彷彿走投無路,人心惶恐,瀕臨絕境!

可這位傑出的軍事統帥,心理素質超乎凡人,如此危險時刻,力挽狂瀾,轉危為安。

諸葛亮臨危不亂下令:

“四個城門大開,每個城門,都安排兵卒假扮百姓,清掃街道。”

“魏兵到達,不得慌亂,我自有主張。”

就見諸葛亮上到城樓,搖扇撫琴。

諸葛亮使出從未用過的險棋,空城計。

魏軍對於諸葛亮如此坦然自若地坐在城牆上撫琴,疑惑不解。

前哨兵卒見此,不敢向前,連忙稟報給司馬懿。

司馬懿見了也深感疑惑,隨即下令軍隊撤退。

司馬昭納悶,“會不會諸葛亮無兵可用,故作此態?”

“父親為什麼要退兵?”

此時,魏軍所有人心裡都無比困惑不解。

可是前哨疑心有詐,不敢前進,司馬懿疑心而退兵。

這就是對諸葛亮的計策猜不透,故而生疑,從而恐懼。

唯有司馬昭對諸葛亮此舉有所懷疑。

如果當時魏軍是由司馬昭指揮,或許諸葛亮這場空城計會讓他束手就縛。

可想而知,諸葛亮這場空城計針對的是司馬懿。

這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諸葛亮非常瞭解司馬懿的品性和思維方法。

不過這個結局太過匪夷所思,就連百官都不解。

“司馬懿是魏軍名將,統帥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看到丞相迅速退兵,何故?”

諸葛亮解釋,“司馬懿向來謹慎,不會冒險,看到此情此景,懷疑有伏兵,所以撤退。”

“他必定讓軍隊投三北而去,我已讓關興和張苞埋伏等候。”

百官無比震驚和佩服,“丞相料事如神。”

不得不說,最瞭解自己的人是自己的對手。

司馬懿瞭解諸葛亮用兵手法,特彆是他向來謹慎,不許冒險的性子。

所以當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在城牆上撫琴,就看出其中有詐。

他對司馬昭解釋,“此琴聲宛如驚濤駭浪,風捲殘雲,像是手握百萬雄兵。”

“父親,兒臣為何冇聽出來?”

“你細品,像潺潺流水,清澈見底,若非心曠神怡,無法為之,諸葛亮肯定勝券在握。”

“父親,就是琴聲而已,哪有那麼傳神?”

“心亂覺得音擾,心靜則音美,心慌音會亂,心定則音清。聽諸葛亮琴聲,能觀棋情緒,我很榮幸成為諸葛亮知音。”

司馬昭啞口無言。

司馬懿繼續,“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卻大開城門,肯定有埋伏,我若揮兵,肯定中計。”

從聽到前哨稟報後,司馬懿就不相信諸葛亮會如此冒險。

直至親眼所見,頓生疑惑,根據不會冒險邏輯,判斷出大開城門中肯定有埋伏。

足可以見,司馬懿對諸葛亮瞭解深刻,並形成特定思維,導致他判斷失誤,錯失戰機。

可僅是這樣,還不夠。

其實,讓司馬懿產生誤判,還有一個非常關鍵又無法忽視的原因。

就是在複雜政治形態下的深沉心思。

因為司馬懿是曹魏三朝元老,可曹操對他多加防範,根本不信任。

後來因為扶持曹丕有功,曹丕對他的重用是他此生重要轉折點。

曹丕臨終前,讓司馬懿,曹真和陳群一起輔佐。

所以司馬懿才以顯貴的身份進入曹魏政權中心最高決策層。

冇想到曹睿當政時,司馬懿被馬謖挑撥離間一度遭貶,甚至削職返鄉。

這次雖然被重新啟用,可官場上風雲多變,多番的打擊已經讓他心理陰影極大。

這讓原本就謹慎多疑的司馬懿更加懷疑。

所以司馬懿當時也曾經懷疑這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不過覺得冒險進軍不如撤退,確保萬無一失。

即使無功,可也無過!

況且此次重新掛帥,平孟達,拿下街亭,讓敗局扭轉轉危為安,已經立下戰功。

權衡利弊後,司馬懿寧願保守。

在伴君如伴虎的政權中,深謀遠慮的司馬懿,時刻想著給自己留條後路。

諸葛亮的空城計的妙處,並不全然是以虛製敵。

卻說司馬懿向武功山方向撤退。

突然鼓聲雷動,喊殺沖天。

司馬懿不忘告訴二子,“如果不撤軍,肯定中了諸葛亮的計。”

就見張苞率軍攻來,魏兵丟盔棄甲而逃。

冇跑多遠,山穀中殺聲震地,鼓聲喧天,關興率兵殺了出來。

山穀回聲,不知埋伏了多少蜀兵,加上魏軍不敢久留,隻得放棄輜重離開。

司馬懿看到山穀中有伏兵,不敢走大路,退回街亭。

這伏兵部署之實,跟空城之虛相互呼應,真真假假,相得益彰,讓司馬懿不但不敢向西城殺去,而且撤退路上被蜀兵聲東擊西,搞得非常狼狽。

此戰將諸葛亮善於排兵,料事如神刻畫得淋漓儘致。

司馬懿後來得知關興和張苞才各有三千軍,隻敢在山穀裡敲鼓呐喊,並不敢追殺,追悔莫及,仰天長歎!

“吾比不上孔明也!”

司馬懿自歎自己不如諸葛亮,殊不知,他卻是被諸葛亮非常重視的魏軍統帥。

諸葛亮得知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擁有重兵時,曾大驚,“曹丕死後其子曹睿繼位,都不足為慮。”

“唯有司馬懿深謀遠慮,必定成為蜀中大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