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和珅的貪,連親人都不放過來

-

乾隆擁有如此犀利的目光,他怎麼可能讓一個平平無奇的人坐上軍機大臣的位置。

其實,對於和珅的評價,並不能以貪官來下結論。

實際上,他在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麵都有涉獵。

尤其是在乾隆統治的後期,他積極配合乾隆整頓大清的財政,管理大清的文化,

而且他還主持編撰了《四庫全書》,就連《石頭記》能夠流傳後世,也是多虧了和珅在其中運作。

不僅如此,在外交方麵,和珅也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大不列顛的使者馬夏爾尼曾經如此評價和珅。

“我與和珅商談過程中,能夠感覺出來,他是一位極其偉大的政治家,他對於事情的見解也非常獨到。”

和珅固然會拍馬屁,但是他的這些才乾也是乾隆離不開他的原因。

同時,他還擁有皇帝一向不擅長的事情——理財!

不僅僅如此,和珅的身上還非常具有現代化的思想。

他注重靈活讀書,愛好廣泛,非常擅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和珅的商業頭腦,是那些頭腦迂腐的士大夫所不能相比的。

那時候的理財無非就是購買田地和房產。

而和珅卻能夠完美的利用手裡的流動資金。

相較於房產,他更喜歡銀子。

乾隆五十七年,莊頭許五德找到和珅,讓他幫著自己打官司,若是能夠贏得官司,定當會重謝。

要麼就是給地六十頃,要麼就是給一萬兩白銀。

和珅幾乎是不假思索,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後者。

他雖然是個大貪官,但是他所貪下來的錢,並不是完全的被放入金庫之中。

他用一小部分財富來擴展自己的地產王國,而將更多的財富投入到了跨足金融、地產、礦業等眾多行業的商業投資中。

光是在北平城內,光是商鋪就有十二間。

其中不乏古玩、糧店、石灰窯等等行當。

其中讓人更為驚訝的則是,和珅的府上有八十輛馬車,專門用作運輸。

這應該就是古代的物流公司了。

他所從事的行業基本上都是非常盈利的,利潤更是高的驚人。

雖然和珅投身到不動產的行列當中,但是卻不是靠轉賣來獲取利潤。

而是往外租出去,賺取房租費用。

在整個北平市,他光是房產就有一千多處,每年他收取上來的租金就高達四千多兩。

隻要是這個行業有和珅的身影,那這個行業便是盈利最高的行業。

還有當時很少有人涉獵的礦產,投資大,回資比較慢,而且還要擔著巨大的風險。

可麵對這樣的風險,和珅根本冇有絲毫的遲疑,直接將資金投入到了采礦行業當中。

而他看中的就是煤炭行業,而他在門頭溝和香山兩處,進行大規模的開礦采煤。

在傳統士人中,往往存在著一種恥於談錢的風氣。

然而,和珅卻與眾不同,他往往總是醜話說在前麵,肯定不會讓自己的荷包受委屈。

對待金錢的態度清晰明瞭。

他堅信在金錢麵前,即使是親兄弟也需明算賬,這一點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和珅的外祖父伍彌泰是一位高官,曾經向和珅借白銀兩千兩。

然而,和珅精明如斯,他擔心伍彌泰冇有能力還賬,竟然逼著自己的外祖父拿他家地契作為抵押。

這種行為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因為地契是家庭的重要資產,一般不輕易外借。

這也顯示出了和珅在金錢問題上的謹慎和精明。

不僅是他的外祖父,即使是他的嶽祖父英廉的孫子向他借錢,也是拿地契作為抵押品才借出去的。

這進一步證明瞭和珅在處理金錢問題上的深思熟慮和謹慎態度。

包括他的親舅舅明保向他借了一萬五千兩白銀,要求每月按照一分利息來計算。到後麵連本帶息一直滾到了兩萬一千多兩。

這種精確的計算和冷酷的商業頭腦讓人不得不佩服。

他的貼身下人傅明向他借銀一千兩,他甚至規定如到期不能還清,就要從他的月錢當中直接扣除。

這種對待家人還真的是‘一視同仁’不分遠親貴疏,顯示出了他在金錢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傅明去世後,和珅並未念及跟隨自己多年而免除債務,反而讓傅明的兒子代替還債。

他甚至每月規定按七厘起利,加上以前所欠的本金二百兩,利滾利達到了一千兩百兩。

這種對待債務的嚴謹和公正,無疑顯示出他在金錢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對金錢的熱愛使和珅成為了一個精明的商人。

他親自擔任家裡的會計和出納,這種對金錢的敏銳使他成為了乾隆的私人助理。

他的經營天分迅速得到了體現,並且得到了乾隆的重視。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成為內務府大臣,這個職位對於一個對金錢有著如此敏銳嗅覺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如魚得水的好機會。

在此之前,內務府經常麵臨財政困難,時常入不敷出。

然而,和珅接任後,內務府的麵貌煥然一新。

他不但扭轉了赤字,還實現了盈餘。

他擔任崇文門監督後,這個收入也一度躍居全國的前幾位。

這兩項成就讓乾隆對和珅的理財能力刮目相看。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財政有關的部門漸漸都劃歸和珅一人把持。

他先後任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內務府大臣等要職。

他甚至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不許部臣參議一字。

在乾隆眼中,和珅更像是一個財神爺,總是能將虧空變成盈餘。

或許,乾隆與和珅之間是互相成全的關係。

乾隆需要錢,僅僅依靠那些貢品過日子,肯定不能夠滿足。

乾隆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乾隆是個非常喜歡搞收藏之人,他經常以進貢的名義將那些民間收藏據為己有。

但是也不能明目張膽的搶回來,所以自然要回贈給那些收藏者一些禮物作為交換。

除了會贈送他們禮物,而且還會給一些虛職滿足他們的麵子。

好在也正是因為他好麵子這一點,那些收藏者自然也不會吃虧,甚至乾隆出手還很是闊綽。

不僅如此,皇家總是有著各種采辦,內務府就負責采購各種各樣的物資。

小到皇子阿哥們的壓碎錢,大到各種宮廷宴會,每一處開支都是非常大的開銷,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

乾隆又是眼光高於頂,出手闊綽異常,凡是采買都是要精,要排麵。

日常支出相當於康熙和雍正兩人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