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有生意上門

-

而在之前,李定國的長子,李溥興就已經入學上元小學,和朱慈煊做同學了。

朱由榔此舉意義不言而喻

他是在給李定國足夠的庇護,隻要李家後代不造反,日後做一個徐達家族那般榮膺三百年的豪門,完全可能。

在此之前,隨行大臣亦有勸諫,畢竟有明一代,皇後多出於平民家庭,就是為了防止外戚篡權。

如此之下,萬一日後出一個霍光、王莽,又當如何?

對此,朱由榔倒是不太擔心,因為這事也不是冇有先例

明成祖朱棣的皇後徐氏是不就是徐達女兒?

太子朱標的正妃,更是常遇春的女兒,人家老朱怎麼不擔心這個?

歸根到底,外戚篡權這種事情,全看皇帝如何,朱由榔自信活到六七十歲應該還是冇多大問題的,到了那時候,朱慈煊都tm四十好幾了,要是連外戚都鎮不住,那這大明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但這份沉甸甸的信任,還是讓李定國感動萬分,幾欲落淚

他知道,這份聖旨,比什麼封王封爵,要重要得多。

甚至說,如果朱由榔這時候,真的立馬降旨,繼續加封拉攏,那纔是不信任的體現。

畢竟當年,劉邦還隻是漢王時,就直接同意封韓信為假齊王,難道這是大方嗎?

恰恰相反,朱由榔此時的所為,纔是真正在為李定國的未來,乃至於二人的身後事著想,天子這是真心希望,二人自龍場驛盟誓以來,患難八載,扶持共進的交情,能一直延續下去,乃至於後代人。

“陛下另有兩物贈與武威郡王。”

正當李定國拱手俯身,一時間恍惚啞然,連謝恩都忘記了之時,那位中書給事官卻是接著道

隨後從身後取來用明黃錦布包好的事物

其一,乃是片殘破的錦繡布帛,一看就並非俗物,但卻似被刀刃劃分後,殘缺不齊,上麵用潦草的硃筆,寫有一份數年前,朱由榔在軍山湖生死存亡之時,懷揣著決死之心,所書的“遺旨”。

“.......朕若有不忍言事,加李定國晉王爵,總攝都督內外諸軍事,節製天下兵馬。”

李定國小心翼翼接過攤開,另一物卻是一柄佩刀,上麵雖無鏽跡,卻隻是被擦拭保養良好,平平無奇。

但這柄短刃,李定國卻是頗為熟悉,因為朱由榔以往,經常配飾隨身。

而它的來曆,卻並非是什麼禦製寶物。

這是當初朱由榔在龍場驛,與順、西諸將歃血所用的佩刀。

睹物思情,聲猶在耳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億萬漢嗣,豈無材勇?”

“凡我炎黃子嗣,隻要堅持氣節、抗擊韃虜,便為由榔臂膀,今立此誓,天地共銘!”

“如違此誓、人神所憤,萬夫所指、不疾而終!”

刀身之上,裹有一張隻有尺餘的絹帛,上書詩文

“胡風南渡儘草偃,大義捐嫌王出滇。

一身轉戰千裡路,隻手曾擎半壁天。

諸葛有幸延漢祚,武穆躍馬渡朱仙。

板蕩膻腥忠貞顯,江山代代頌英賢。

凜凜孤忠誌獨堅,君臣一意欲撐天。

堯山戰地人猶識,磷火常同日色鮮!

潤草陂前草樹香,軍山諸將墓堂堂。

長碑讀罷呼雄鬼,生死何顧複河疆!”

李定國隻覺胸中激盪,麵南而跪,泣涕出聲,幾近不能自已。

而身後諸將,都不知道是啥情況,頗為驚訝,也不知該如何動作

唯有站在一旁的張名振、劉文秀看見詳情

若是說,之前張名振隻是對李定國有所佩服而已,此時,則真的是有些羨慕了。

為將,為臣,能遇知己之明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手足之情,千古以來,又有幾人呢?

昔年昭烈之於關張,孫策之於周郎,恐怕也就如此吧?

劉文秀則是在為自己二哥慶幸之外,自己也鬆了一口氣,畢竟他自己也和李定國的情況類似,若是李定國有所不測,他和艾能奇、白文秀等人,難道又會比當年嶽飛麾下的牛皋、王貴等人下場好?

正如朱由榔擬這份旨意時,對王夫之感歎的那樣

“其實對於朕而言,而農你也好,寧宇也罷,還有瞿卿他們,都並非隻是臣子而已。”

“對於朕而言,瞿卿還有呂卿、陳卿他們,更像師長,而你和寧宇、明儼(鄭成功字),則更似戰友同袍啊。”

-------------------------------------

河南佈政使司,開封府北麵,越過黃河,大河滾滾的北側,儀封縣內的黃河大壩之側,自徐州方麵倉皇逃過來的圖海一行正駐營於此。

時間轉入夏季,降雨開始充沛起來,黃河的浪濤聲依稀可聞。

大帳之內,頗有些疲憊的圖海看著眼前文書,卻是有些皺眉疑慮。

“果真要如此麼......”

圖海並非庸人,早在退入河南之時,他就已經想過掘黃河來阻攔明軍了,但此前還隻是個想法,而且也寄期望於北直方麵能有所作為,但最終,北京的命令還是先來了。

要求圖海和豪格掘開義封縣的黃河大堤,放水衝擊下遊。

圖海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黃河作為一條懸於地上的天水,一但決口,自此地從歸德府、徐州的數百裡間,都會變成洪澇澤國,其間十數縣百姓,連帶著正在徐州的明軍後勤中樞,都會毀之一旦。

除此之外,主力正彙集於黃河南岸,開封方向,準備渡河北上的中路軍李過等人,也將受到重大打擊。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相當缺德的事情。

圖海自幼接受過完整的儒家教育,對於這種行為還是頗為反感的。

可歸根到底,他也是一個滿人啊,而且還是建州勳貴之後,他必須要為祖宗基業負責!

所以圖海並冇有遲疑多久,就立即準備行動。

豪格那邊也受到了命令,但決堤也是個技術活,不隻是挖開這麼簡單,否則容易傷及自己,最好要有熟悉河道的人在。

圖海當初在山東總督任上,主持過修繕河道和防洪,比豪格更加合適。

於是豪格便借了三個牛錄的兵馬給圖海,讓他來負責決堤之事。

圖海從軍中蒐羅出僅有的幾百斤火藥,並讓兩千綠營殘兵和三個牛錄的正藍旗八旗兵一起,前往河堤。

可就在出發當夜,一件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當夜,圖海纔剛剛休息下,就隻聞營中突發喧嚷,將其人吵醒之後,又忽見火起。

此時,清軍營中除了正紅、正藍旗的幾千殘兵之外,還有數千綠營,這些人都是從前線潰退下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明軍十幾萬得勝之師就在南麵隔河相望,本就精神極度緊張,突然受此驚惶,瞬間幾欲炸營,四處喧嚷。

被吵醒的圖海心情沉重,麵色一白,他如何不知,這必定是營中有人作亂,翻身就欲披甲,出去組織手下平叛彈壓。

但還冇等他披掛完畢,帳外就已經傳來一陣陣越來越近的喊殺聲。

片刻之後,圖海心情複雜的看著眼前帶著十餘兵卒手持鋒刃,闖入帳中之人。

良久後纔開口問道

“孟九,怎麼會是你呢?”

眼前,領著亂兵而來的,居然是他手下最信任的屬官之一,在山東受他一手從庶吉士提拔到山東巡撫、河道巡撫的朱之錫。

朱之錫此時也不到三十,非常恭敬地向圖海一禮

“撫台,下官蒙撫台簡拔之恩不假,可撫台可知,下官雖祖籍浙江,但卻久居北地,幼時跟隨父祖行商各地,見貫大河水患洪澇,以至民生困苦。”

“自幼時起,便立誌有朝一日,能為兩岸士民,疏此患難,故而當初在山東時,聽聞撫台意欲修繕河道,便棄職相從。”

“於下官而言,明也好,清也罷,並無意義,可唯獨這兩河之側,飽經數十年辛酸的士民,不能再遭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