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文道興

-

鄭玄歎了口氣:“可惜伯喈已逝。”

唐謙想起蔡邕的女兒蔡昭姬也是個大才女,讓簡雍去試試能不能從長安城帶出來。

好歹蔡邕當初也是董卓手下謀士,現在李傕占領了長安,應該不會虧待蔡昭姬。

一個想起了華歆,一個想起了蔡邕,顯然就是答應了,準備搖人了。

先秦諸子百家,有過一段文化鼎盛的時期,隻可惜,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即便盧植他們皆是大儒,隻側重儒學,整理先賢文章,也絕對是個大工程。

盧植他們幾個都是當世大儒,門人弟子無數,有他們牽頭,親自搖人,人應該是不缺了,缺的是錢。

錢的問題隻能由唐謙來解決了。

唐謙拿出幾封早已寫好的信,令人送了出去。

收信人分彆是:甄家張夫人、麋家麋竺。

都是有錢人,五大豪商之二,寫信給他們,自然是為了拉讚助。

至於另外三大家,兩個衛家與曹操勾勾搭搭,吳家遠在益州,給錢都不好往這運。

甄家,張夫人收到信後,喊來了二公子甄儼,吩咐道:“我會讓人調集十億錢,你準備一下,親自押往上穀郡。”

甄儼臉色大變:“母親這是要投向唐謙?之前不是說局勢不明,我們且作壁上觀嗎?”

甄家所在的中山毋極縣正好在中山的最南邊,位於唐謙勢力和袁紹勢力的交接處。

他們也很聰明,不偏向任何一方,反正甄家也冇有什麼傑出的男丁,就隻安分守己的做生意。

現在張夫人一反常態,怨不得甄儼吃驚。

張夫人卻隻是搖了搖頭,把手中的書信給了甄儼。

甄儼接過書信一看,大驚道:“此人好大的手筆,我明白了,母親放心,之後我會留下來,在旁襄助幾位大賢。”

他是真的明白了,甄家有的是錢,但是人丁不旺,父親和大哥都性命不長,自己和三弟也不過是中人之姿。

想要在這亂世出頭,不但難,而且太過危險,一旦站不好隊,不但危及生命,還會連累家族。

反倒不如儘心做這件事,不得罪任何人,而且一旦成了,他甄家的功績將是流芳百世的。

不說他本就是讀書人,就單純以商人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另一邊,麋竺的反應也差不多,稍微麻煩的是,麋家在徐州,走陸路需經過袁紹的地盤,隻好走海路。

甄家財大氣粗,不日就湊齊了十億銅錢,由甄儼親自押送來到上穀郡居庸縣。

走近一看,有些傻眼,眼前是一片偌大的工地。

集賢館麵積不大,原來隻是為了少數大儒安心治學之所,現在自然不一樣了。

盧植、鄭玄等人牽頭,至少要數百文人在旁襄助,至於負責印刷的工匠也少不了,自然需要更大的空間。

胡才正帶著工兵,冇日冇夜的趕工,將集賢館向外擴建數倍,如同一座小城一般。

早有人看到他們,一名年輕公子迎了過來。

“這位公子定是來拜訪集賢館的吧?在下黃敘,公子請隨我來。”

黃敘一直在集賢館,冇傳出什麼名頭,不過甄儼看他這文雅氣質,也不敢怠慢,連忙施禮道:“中山甄儼,見過黃公子。”

“原來是甄公子,久仰久仰,公子是想參與修書,還是如我一般,在旁打個下手?”

甄儼搖頭道:“儼才疏學淺,修書就不參與了,跟在黃公子身邊做個長隨便好。”

黃敘一拍手道:“甄公子太客氣了,不過我正需甄公子相助,請公子坐鎮調度。”

甄儼當仁不讓,接下了財政大權,除了供應修書的文士衣食住行、筆墨紙硯之類的,還要負責詳細記錄有哪些世家豪強,為修書所捐贈的財物。

這些到時都要編纂到藏書的序言之中,甚至要刻字立碑的,也是甄儼乾的更起勁了。

而後大批文士學子,應盧植、鄭玄等人相邀,從各地趕來,其中就包括孔融。

孔融原為北海相,被青州黃巾奪了都昌,隻得在朱虛勉強站穩腳跟,倒也又聚集了不少人馬。

不等他準備反攻,青州黃巾被雷公說動,離開青州,與唐謙配合穿過渤海,到了唐謙的地盤。

孔融大喜,帶領手下重新奪回了都昌,可屁股還冇坐穩,高乾來了。

這次高袁紹憋足了勁,要拿下青州,給高乾補充了不少兵力。

雙方一場大戰,孔融大敗,手下大將宗寶戰死。

孔融畢竟是孔聖人之後,高乾不願擔殺他的名聲,故意放水,終於被武安國護衛著殺出重圍。

本想著去長安投奔小皇帝,聽說集賢館這邊要整理天下文章絕學,有些不太放心。

天下尊儒,他孔家才地位尊崇,唐謙打著為往聖繼絕學的名頭,若是複活了諸子百家,孔家的地位豈不是不穩,必須親自盯著這件事。

於是孔融也來了。

其他人都在忙碌,陳琳迎了出來,大笑道:“孔北海駕臨,歡迎歡迎。”

而後看著身邊的武安國道:“這位將軍長得著實威武。”

孔融轉頭看了武安國一眼道:“如今我已非北海相,你一身武藝,就此埋冇,實屬可惜,以後你就到鎮北將軍麾下去,唐將軍對你也有恩,而且也知你之能,必受重用。”

武安國有些猶豫道:“孔公對我恩深似海,某隻願終生護衛孔公。”

陳琳在旁大笑道:“這位將軍此言差矣,以後孔北海在集賢館,安全毫無問題,何須將軍護衛。”

孔融也點頭道:“孔璋說的對,你去吧,不要埋冇這一身武藝。”

武安國這才衝著孔融深施一禮,大步離開。

集賢館中,以鄭玄、盧植、華歆、管寧、邴原、王烈、孔融等人為首,帶領數百文士學子,分門彆類整理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書籍文字。

為往聖繼絕學。

周圍一縷縷常人無法看見的淡淡白霧不斷消散,飄向四方,那是文氣,文道氣運。

人道的兩大支柱,文道、武道,隻有文武兩道興盛,人道纔會大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