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道教必興

-

張紘一直盯著侃侃而談的簡雍,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此時終於反應過來。

“紘有一事不解,還望憲和教我,我主費些錢糧,敗曹操得徐州,固然是好,這對唐侯又有什麼好處呢,還值得憲和專門跑這一趟?”

好處自然是有的,但不能明說,簡雍放聲大笑,拖延時間,腦袋瓜子卻是急速運轉。

半晌之後,簡雍收斂笑容:“隻為留條後路罷了。”

這回輪到袁術笑了,衝簡雍道:“讓孟和放心,我說過的話算數,等將來有那麼一天,我會放他一馬的。”

簡雍鬆了口氣,拱手道:“雍代唐侯先謝過袁將軍了。”

另一邊,麋芳也回到了徐州,來到諸葛家,將好訊息告訴了諸葛玄。

諸葛玄先是興奮了一下,然後迅速恢複了理智,有些不解道:“玄自認不是什麼大才,更與唐侯並無接觸,不知唐侯為何會如此看重我?”

麋芳大大咧咧的擺手道:“我也不知唐侯為何會看重你,我隻知道被唐侯看中的,每個都是萬中無一的大才,先生自然也不會差的。”

諸葛玄哈哈大笑:“子方謬讚了。”

說通了諸葛玄,麋芳又回郯縣,去見自己的哥哥麋竺。

麋竺吃了一驚:“你怎麼回來了?”

現在徐州的局勢可不太妙,陶謙親自領兵與曹操大戰了一場,結果是大敗而歸,要不是呂布占了兗州,逼的曹操不得不先回頭對付呂布,徐州的局勢還要更糟。

麋芳冇有回答,衝兩側下人擺了擺手,直到堂上隻有兄弟二人時,這才說道:“我奉唐侯之命,回來提醒大兄,是時候考慮退路了。”

麋竺臉色不虞道:“此言何意?”

“大兄跟在陶公身旁,難道冇注意到陶公身體已經不行了嘛?試想陶公一旦病亡,徐州將何去何從?”

“這,難道唐侯還有意染指徐州不成?”

麋竺歎息一聲,對陶謙身體的變化,他自然也看的一清二楚。

曹操在徐州大開殺戒之後,陶謙看似恢複了往日的豪氣,其實更是一種迴光返照,在透支生命罷了。

麋芳笑著搖了搖頭道:“徐州離著幽州太遠了,唐侯就算有意,也是鞭長莫及,唐侯的意思是希望大兄支援袁術。”

麋竺苦笑著搖了搖頭:“袁術此人難成大器,再說,我麋家是什麼地位難道你不知道嘛?徐州的歸屬何時輪到我決定了?”

他雖是徐州彆駕,等於是陶謙的副手,但隻是有名無實。

麋芳好整以暇道:“我也是這麼跟唐侯說的,你猜他怎麼說?唐侯說,其實徐州和他真的是一點兒關係都冇有,他隻是不忍見徐州百姓再受戰亂之苦,隻有迎袁術,才能使得徐州避免戰亂,而且,除了袁術,還有更好的選擇嘛?至於大兄能不能決定徐州的歸屬,你一人或許不行,但如果大兄能拉上臧霸呢?”

麋竺緩緩點頭道:“有臧霸將軍相助,倒也確實有幾分勝算,不過臧霸這個人,我有點看不透。”

“臧霸是聰明人,會做出聰明的選擇。”

麋竺訝然的看著自己的弟弟,忍不住搖頭笑道:“看來我送你去幽州是正確的,學會動腦子了,回去轉告唐侯,請他放心,我會儘量保持徐州不亂。”

兄弟二人會麵之後,麋芳就匆匆帶著諸葛玄一家,以及大批錢糧,原道返回。

諸葛家自然不會將寶全壓在唐謙身上,在他們動身之前,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便提前動身了,去投奔袁術。

像張昭等人一樣,諸葛家其實對於袁術這個人也不怎麼看好,但如今的形勢,袁術確實比其他各路諸侯都更加強勢,有賢良之才輔佐,說不定還真能讓他成事。

幽州,驛館之中。

於吉衝張角道:“這可是名垂千古的機會,師弟真的就這麼放棄了?”

張角苦笑著搖了搖頭道:“我可是反賊,若是我張角之名,成為道教創教祖師,恐怕道教剛成立,就會被剿滅。”

“可以用道號啊,那唐謙不是給師弟起了個潛龍的道號嘛?”

張角依舊搖頭道:“那還有什麼意義?我就不出麵了,有師兄和幾位道友在,足矣。”

於吉頗感惋惜,但也明白張角的顧慮,尊重他的選擇,點頭道:“好。”

之後與左慈、張修、紫虛三人一起來見唐謙,商討建立道教之事。

唐謙見冇有張角,有些失望,左慈名氣雖然也不小,但是論對傳道最擅長的自然是張角。

不過張角的傳道路子有些野,而且太平道冇有門檻,信徒雖重,卻是良莠不齊,這點自然是要引以為戒的。

唐謙憑藉著自己對後世道教的一些瞭解與左慈等三人一起製定框架。

首先統一思想,雖然都是道門,但張修是五鬥米道,於吉是太平道,左慈與紫虛修的又是另外的道法。

尤其是左慈,對房中術頗有研究,對此唐謙表示很感興趣。

幸好這個時候,道經還冇有後世那麼多,唐謙建議以易經,老子、莊子,為核心,重新編撰,將現有道經成體係的糅合起來,作為道教修行典籍。

其次是設定門檻,要走高階路線,可以信教,但不能隨便入教,需接受考驗,方可受符篆,正式成為一名道士,修行道法。

修建道觀,道士平日便住在道觀之中,修道之餘,也許自己勞作,自給自足,另外參考儒家,製定相應禮儀。

另外要製定一套行為準則,來約束道士舉止,若有違背,群起而攻之,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有一套神話體係。

因為蚩尤傳承的緣故,唐謙對感覺對人皇更加親切,哪怕蚩尤是敗於黃帝,甚至死於黃帝之手。

唐謙依然是建議以上古三大人皇伏羲、神農、黃帝為原型,塑造為至高神。

再以此為基礎,構建一套完善的神話體係。

左慈等人聽的暈暈乎乎,倒是有過傳道經驗的張修雙眼發亮,笑道:“這次算是來著了,我有預感,道教必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