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嬴政怒斥野蠻,漢武帝的怒火

-

漢元帝聽聞王昭君願意和親後,立刻同意了她請求,並且立馬召見她。

可是他看到王昭君第一眼,瞬時就後悔了。

因為王昭君確實太美了,那種攝人心魄的美,即使他是皇帝,什麼美人冇看過,仍然把持不住。

漢元帝雖說相當後悔,可他已經答應王昭君和親塞外,甚至已經下發聖旨,自然無法阻止此事。

發現自己皇宮中,居然有如此美人,可自己卻不知道,漢元帝相當憤怒。

他立刻讓人調查此事,那個故意把王昭君畫醜的宮廷畫師,當時就被誅殺九族。

而王昭君也踏上了替漢朝和親匈奴的征途。

呼韓邪單於看到王昭君第一眼後,立馬就被迷得魂不守體。

加上漢朝實力確實強大,王昭君遠嫁呼韓邪單於後,南匈奴正式臣服於漢朝,兩國邊境,再冇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犧牲自己一生幸福,換來幾十年的邊境和平。

可此事還冇結束,王昭君遠嫁呼韓邪單於後,三年後生下一子,這兒子還被封王。

可呼韓邪單於也於三年後去世。

於是王昭君乞求返回漢朝,可是匈奴習性非常野蠻,況且王昭君極美,讓呼韓邪單於後代覬覦。

最後,漢元帝駁回王昭君返回請求,王昭君不得已不能留在匈奴。

隨後呼韓邪單於長子娶了她,兩人十來年中誕下兩個女兒。

後來呼韓邪單於長子去世。

“嫁給匈奴第一個單於,後麵又還嫁給單於的長子,長子死後,居然還嫁給他孫子?”

“匈奴人竟然那麼野蠻,這種野蠻部落根本就不該存在世間。”

看到金榜視頻上的內容,秦始皇嬴政神色相當憤怒。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而那些蠻夷卻不講究道德倫理,竟然發生這種事情,著實令人呆若木雞。

“早晚有一天,朕肯定會滅掉這些匈奴人,讓大秦強國真正主宰整個世界。”

“那時,匈奴人也成為秦國的一部分,到時候讓他們學習禮儀,朕會讓他們清楚,羞恥是什麼?”

嬴政臉色陰沉下來。

隨著他將天下統一大秦強國,雖說隱患也極大,可在他各種強硬的手段下,文化已經逐漸開始融合。

而且嬴政身為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得到長生不死,又飛昇去過藍星兩次,見識到更多強悍的高科技,如今他的目光愈髮長遠。

“那些匈奴人實在野蠻,王昭君的美貌,確實配得上沉魚落雁之美譽,可惜一代美人卻老死塞外。”

漢高祖劉邦禁不住唏噓。

想當年自己跟匈奴人大戰,卻被匈奴人困在白登山,差點性命不保,最終使出渾身所能,向冒頓單於心腹行賄,才僥倖逃脫。

現在看到那些匈奴人,漢高祖劉邦就氣不打一處來。

同時,漢武帝神色也相當鐵青,他暴打了匈奴一輩子,原本認為隨著他這個王朝結束,自己後代應該更加強大,不用再通過和親保護邊境安危。

可是,漢元帝的決定,卻讓他無比痛心。

漢武帝所以堅定地跟匈奴人乾到底,主要原因是,他相當疼愛自己的姐姐南宮。

他小時南宮公主就讓漢景帝和親到匈奴,甚至還是下嫁。

血脈親情的姐姐就此離開漢武帝,讓他幼小心靈非常悲痛,他極力要改變,他給自己父皇跪下,乞求父王收回決定。

可漢景帝卻對他說,“今天如果我不讓南宮遠嫁匈奴,邊境百姓就會陷於戰火之中。”

“以一人安危換得國家安寧,值了。”

“可我們這樣卻相當懦弱,我這生已經冇機會了,可你纔剛剛開始。”

“永遠銘記朕的話,我們必須不停地強大實力,總有一日,我們不再懼怕匈奴人威脅,並讓他們降服於我們,大漢王朝不可能永遠臣服於匈奴的威脅中,我們要讓他們對我們稱臣。”

漢武帝那時才十四歲,聽了這話,心裡無比的震撼。

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奮發圖強成為太子後,更加努力,希望自己能夠成長為有用之君。

漢武帝確實也辦到了。

雖說身為皇帝,他仍有許多缺點。

例如他相當好色,還有晚年導致巫蠱之禍。

還有常年征戰,讓老百姓生活現已水深火熱,很多跟著漢武帝征戰一生的將士,晚年時都相當淒慘。

由於不斷征戰,前麵幾代帝皇積累的力量,讓漢武帝揮霍一空。

最後,漢武帝不得不增加賦稅,導致百姓負擔極大,又加上旱災,從而導致大漢朝罕見地發生了農民起義。

可是漢朝戰鬥力相當強悍,胳膊豈能擰得過大腿,農民起義輕易地被鎮壓。

這件事情卻極大地影響了漢武帝,所以到了晚年,他頒發罪己詔,宣佈身為皇帝的自己有罪。

漢武帝有錯就認,不愧為漢子。

……

“王昭君這女子確實可憐了,當時的漢朝實力相當強悍,可他們為了自己安危,仍然讓一個女人承擔起保護邊境安全的責任,這簡直是男人的恥辱。”

洪武大帝朱元璋,對此無比不屑,他成立大明朝時,親手寫下祖訓。

“大明朝永遠不和親、不稱臣、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隻要大明朝還存有一口氣,就不會讓異族殘害大明百姓。

回顧大明王朝200多年曆史,朱元璋後世子孫確實恪守祖訓。

即便是亡國皇帝崇禎,死得也相當悲壯,雖說他能力較差,可他仍然想當有為之君,可惜他冇有那個能力。

幸好現在的崇禎已經不一樣了。

他獲得了朱元璋和朱棣英魂後,如今的崇禎堅強果斷,而且懂得如何用人。

原本麵臨滅亡的大明王朝,現在極有可能能夠力挽狂瀾。

“和親到底有冇有錯?”

在感歎王昭君把匈奴幾代單於,都迷得魂不附體時,唐太宗李世民也在沉思。

大唐曆朝曆代中,和親也相當常見。

為了鞏固各種勢力,唐朝皇帝隻有采取和親的辦法,讓對方更加親近唐朝,讓雙方關係緩和下來。

從大局來說,和親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的手段。

可從人性來說,讓一個女人承擔起維繫邊境安全責任,確實非常說不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