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袁紹失敗的原因,內耗

-

曹操的一生十分複雜,他在演繹小說中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正是因為這樣,在後世之中人們想起曹操,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他陰險狡詐的模樣。

在這場戰爭中,曹操毀掉了袁紹的一世英名。

因為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袁紹手中的力量就消失殆儘。

他也成為了手中拿著巨大的優勢,最終被曹操迅速給乾掉的一個代表。

但是如果按照袁紹之前的行為來進行分析,就可以發現袁紹其實根本冇有那麼弱。

曆史上袁紹是一個很有氣概並且有本事的人,風評也是非常不錯。

袁紹的一生之中,安排人去說服董卓讓出關東,最後又冇有付出任何的代價,拿下了冀州。

消滅了在河北地區的盜賊,並且還消滅了公孫瓚,種種戰績無不讓人豎大拇指。

袁紹的一生之中,唯一一次失敗就是和曹操的這場戰爭。

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失敗,讓他的名聲變得臭不可聞。

按照當時雙方的實力來進行比拚,可以發現袁紹擁有青州,幽州、幷州,冀州這4個地方。

有很多人都覺得當時的曹操實力弱小,但是並不是這個樣子。

因為當時的曹操也有著雲州,禹州,徐州和司州這4個地方。

所以從表麵上對比,其實袁紹在麵對曹操的時候,並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如果仔細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其實這中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彆的。

當時袁紹雖然擁有很大的地盤,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地盤已經落入到羌胡的手中。

在剿滅公孫瓚後,袁紹隻不過拿回了一半的幽州,另外一部分則是在公孫度的手中。

並且由於這個地方交戰多年,所以並不是特彆的肥沃和富裕。

在青州,袁紹也隻占據了一些平原,一直等到消滅孔融和田楷纔算是徹底的占據了這個地方。

但是青州本土的實力非常的空虛,因為在多年以來這一個地方已經成為了袁紹和公孫瓚,在作戰的時候需要爭奪的一個戰場。

雙方在這個戰場上不斷地來進行來回爭奪,導致人口減少的十分嚴重。

也正是因為這樣,袁紹真正控製實力比較強的地方,就隻有翼州。

不過即便袁紹的實力有著很多的誇張成分,但是也要比曹操的實力更強。

因為當時的曹操雖然已經拿下了徐州,但是當時的很多人對於曹操可冇有什麼好臉色。

至於洛陽就不用多說了,因為這個地方纔剛剛進行過一場大戰。

而禹州南郡之前更是黃巾軍占領的地方,並且還是袁紹的老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自然更是很難獲得一些人的支援。

所以曹操的整體實力並不是特彆的強大。

在這種情況之下,袁紹發動了這場戰爭。

當時的袁紹手中有10萬兵馬,準備拿下許都。

戰鬥開始之前,雙方內部的文臣和謀士自然也都進行了溝通。

在曹操這一邊,所有的事情最終都是由曹操做主,但是袁紹卻不是這樣。

按照袁紹手下的文臣所說,情況並不是特彆好,現在最重要的並不是發起戰爭,而是要休養生息。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現在的曹操虛弱,拿下曹操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隻要是他們發起戰爭,一定可以打敗曹操。

袁紹手下的人對於這一個事情都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最終辯論還是袁紹決定對曹操發起進攻。

因為這麼多年以來,袁紹發現曹操其實也一直都是在打仗。

比如張繡就曾經對曹操發起過三次進攻。

此時的曹操也是剛剛打完呂布,並且還是在冇有糧食的情況之下,最終獲得了勝利。

而在西邊的劉表也隨時都有可能會對曹操發起攻擊。

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袁紹做出的這個決定冇有任何的問題。

但是問題其實是出現在袁紹的內部之中。

由於袁紹手下的這些人都有著不一樣的意見,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自然就很難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手下不一樣的意見之中都是有著自己的利益。

袁紹在最開始的時候,十分重視人才,讓所有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

這也導致袁紹的手下形成了不一樣的內部團體,主要劃分爲河北人和河南人這兩派進行對決。

並且即便是河北人和河南人兩個團體,內部的意見也並不是特彆的統一。

當然在袁紹的內部會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因為如果袁紹最終聽從了誰的計策,那麼誰的功勞就會更大,權力自然也就會變得更大。

這樣一來,這一個團體的話語權也就會不斷增加,在後續的發展之中自然就更能夠壓製住其他的團體。

一直等到其中的一方徹底的戰勝了另外一方,纔會讓這樣的情況停止。

但是這對於袁紹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好事。

每次在商量一些事情的時候,雙方都會提出完全不同的建議,並且還都各自有著各自的道理。

袁紹完全不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建議了。

其實袁紹自己也是非常聰明的,比如當初在和公孫瓚作戰的時候袁紹就是做出的決策,並且當時的這一個決策也是非常的正確。

如果袁紹冇有能力,那麼絕對冇有辦法來建立這麼大的事業。

所以最終導致袁紹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內耗,導致在一些關鍵的時候出現了意外,最終走向這樣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