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過零丁洋!文天祥隻求一死!

-

隻要有錢,想要征召一支軍隊不是深刻困難的事情。

很快文天祥的手中就有了一萬多人,準備勤王!

這個時候,他的朋友趕緊來進行勸阻。

“你帶著一萬烏合之眾又能有什麼用處,現在還是明哲保身吧!”

朋友的勸說當然是一片好意,但是文天祥卻不願意苟且偷生。

“先前我們都是受到了國家的養育之恩。

“但是現在國家即將走向滅亡,卻是冇有任何人願意站出來!”

“現在我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取得功績,而是要做出一個表率,讓更多的忠義誌士也能站出來!”

“隻要有越來越多的人出來,我們的國家就不會滅亡!”

難道文天祥不知道蒙古國的強大之處嗎?

難道他不知道自己有可能會遇到危險嗎?

這些事情文天祥當然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他的內心卻不能讓他這樣苟且偷生!

他放棄了原本美好的生活,也放棄了筆墨紙硯,而是拿起了兵器!

他開始走向和蒙古人作戰的戰場!

此時的文天祥已經四十歲了,但是他卻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

和在曆史上著名的文官將領範仲淹和虞允文等人相比,文天祥在能力上相對還是比較弱的。

他在率領軍隊來到臨安之後就問皇帝。

“為什麼我們大宋的軍隊在和敵人作戰的時候總是每次都失敗?”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地方上的官員手中冇有權力,所有的事情都要聽朝廷進行安排。”

“既然這樣,不如把整個國家分成不同的區域,然後由朝廷派人進行管理。”

“把更大的權力給朝廷派出的人,剩下的事情都讓手下的人自己做主!”

雖然文天祥的話聽上去有些道理,但是實際上可行性很低!

自古以來,想要獲勝都是需要資源整合,要集中優勢力量和敵人作戰!

如果把權力下放到地方隻會培養出更多的軍閥,這樣隻會讓南宋衰弱的速度變得更快。

麵對蒙古鐵騎發起的進攻,這個時候的文天祥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

接下來三年的時間,伴隨蒙古軍隊的進攻他失守的地方也變得越來越多。

最終在蒙古的軍隊打到了廣東的時候,他成為了蒙古人的俘虜!

一二七八年十一月,文天祥被帶到了元軍的將領麵前。

元軍的將領看著成為階下囚的文天祥,表情得意。

“你現在已經成為俘虜,抓緊給張世傑寫一封信,讓他也趕緊投降吧!”

文天祥聽了這話後點了點頭,答應下來。

但是,他在給張世傑寫的信中卻隻是寫了一首《過零丁洋》。

他的確是勸說張世傑了。

不過不是勸說張世傑投降,而是要讓張世傑不要投降!

不過,這封信還冇送到張世傑的手中就讓元軍的將領給截下了。

即便雙方陣營不同,但是元軍將領看到文天祥做的一切,對文天祥也很敬佩。

所以,將領告訴忽必烈,文天祥是一個真正的義士,不能殺!

任何一個君主都希望有忠誠的屬下。

即便是敵人陣營的忠臣也要給予很高的禮遇。

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手下的人樹立一個榜樣。

也正是因為這樣,讓文天祥免於一死。

他被押上囚車準備送到京城中。

在一二七九年,囚車從廣東卡開始前往元大都!

在這一路上文天祥放棄了抗爭,而是尋找精神的不朽!

既然現在他的反抗冇有效果,那就隻能接受這個結果了!

隨著囚車跨過長江,文天祥的心中清楚,這個事情再也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所以,在前往元大都的路上,他一直在尋找精神上的知己!

這一路經過的所有城市都是宋國曾經的領土,也是曾經有無數忠臣戰鬥過的地方!

想到這些,讓文天祥的心中感覺又充滿了力量。

雖然現在他的處境淒慘,但是他卻知道不是隻有他一個人走上了這一條路!

在這一路上,文天祥知道不管是否成功,他做的事情和其他人做的事情都隻是曆史上的滄海一粟罷了。

在幾百年之後真正判定勝敗的不是誰成了這片土地的主人,而是精神!

在被帶到了元大都之後,文天祥當然不願意就這樣死了。

元朝的皇帝忽必烈現在占據了大量的土地,正是需要人才幫助自己的時候,特彆是對南宋的文人更是求賢若渴!

在聽說文天祥是南宋最優秀的文人之一後,忽必烈親自勸他留在元大都!

甚至,為了讓文天祥能更好的生活,還給文天祥買了房子,上了戶口!

麵對忽必烈的好意,文天祥說如果以道士的身份做顧問是能接受的,但是絕對不會做官。

這個建議原本是不錯的。

文天祥能留下自己的性命,忽必烈也能獲得文天祥的幫助。

但是,南宋的投降派卻對此表示反對!

如果文天祥這樣一個反抗者都能活下來,還能有這麼好的待遇,那他們這些投降的人要如何自處?

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南宋宰相上書。

“如果文天祥回到南方之後再次號召起義,到時候不是更麻煩嗎?”

文人想要害人的時候手段更加歹毒,有了這樣的一個擔心之後,剩下的事情就變得簡單很多了。

如果文天祥想要活命就隻有一個選擇,就是投降!

如果文天祥不願意投降,就隻有死路一條!

麵對這樣的情況,文天祥不再想要苟且偷生,而是一心求死。

一二八二年,忽必烈問文天祥還有什麼想說的。

麵對忽必烈,文天祥的表情非常平靜。

“現在我隻求一死!”

文天祥求仁得仁,在第二天的時候被斬首示眾。

元朝的人卻說,宋朝的滅亡不是在崖山之戰,而是在文天祥之死!

在後世中有很多人說要走出舒適區,鼓勵大家不要一直沉迷於舒適的區域中,而是要讓自己受到更多的磨礪,隻有這樣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