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奴才和臣的區彆

-

儘管滿族人在政治上占據主導地位,但清朝皇帝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他們深知漢文化的高度發達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

因此,在維護滿族人特權的同時,他們也積極吸收和借鑒漢文化的優秀成果,推動滿漢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在這個過程中,“滿漢一家”的理念逐漸形成並得到廣泛認同。

這一理念強調滿漢之間的平等與團結,倡導不同民族之間的和諧共處。

雖然這一理念並未徹底消除滿漢之間的差異和矛盾,但它為清朝的長期穩定和繁榮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總之,清朝時期的“首崇滿洲”政策體現了滿族人對於自身優勢地位的重視和維護。

然而,在實踐中,清朝皇帝們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促進滿漢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以確保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這些措施不僅緩和了民族矛盾,也推動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在今天看來,這些曆史經驗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為我們處理民族關係、促進文化交流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這是清朝統治者絕對不想看到的局麵!

清朝時期,後金族作為統治者,一直保持著對自身獨特性的重視。

為了保持這種獨特性,清朝的統治者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強調後金人在語言、騎馬射箭和民族服飾上的特殊性。

為了將後金人與漢人分開,各地後金軍隊駐防均單獨建城。

這些措施旨在強化後金人的族群認同感,以確保其獨特的文化傳承。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乾隆發現越來越多的後金人開始漢化。

科舉考試中設立了翻譯科,專門針對後金人進行滿語和漢語的翻譯考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缺乏足夠數量的會滿語的人,這一考試被迫取消。

到了千禧年,後金族幾乎全部漢化,會說滿語的人已經極為稀少。

麵對這一局勢,乾隆采取了更為極端的措施來強化“滿洲至上主義”政策。

在官員選拔上,他進一步加大對後金人的政策傾斜,使得後金族人在官場中占據了優勢地位。

後金貴族可以憑藉爵位直接獲得官職,無須經過常規的選拔程式。

這對於後金族人來說是一條快速的晉升途徑,許多年輕的後金族人得以早早進入官場並占據高位。

乾隆重點提拔了四個人:阿桂、福長安、福康安以及和珅。

他們均擔任過軍機大臣和內閣大學士等要職,其中阿桂後來還成為了首府軍機大臣。

然而,和珅的升遷速度和地位最為突出,他一年內連升五次職,26歲就進入了最高決策機構軍機處。

這無疑得益於乾隆的後金人優先政策。

除了在官場上的優勢,乾隆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保護後金人的經濟和社會利益。

他利用手中的國家經費,將八旗子弟賣出去的土地購買回來,然後在悉數還給他們。

並減少八旗兵的火器操演時間以鼓勵他們更多地練習騎射。

這些措施旨在強化後金人的族群認同感,並延緩其漢化的過程。

即使到了清末,一些後金人已經完全喪失了滿語和騎馬射箭的能力,但他們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源於他們作為統治者的曆史地位以及乾隆為保護後金人利益所采取的措施。

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社會的變遷使得後金人的獨特性逐漸消失在漢文化的融閤中。

後金人在清朝初期的崛起,讓他們獲得了一定的特權和地位。

然而,這些特權和地位並未伴隨著相應的義務和監督機製,導致後金人開始走向貪汙**的道路。

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和財務管家,雖然他的貪汙行為乾隆不可能不知道,但乾隆卻選擇了默許。

這是因為乾隆在位期間,為了實現他的政治和軍事目標,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

例如,他為了平定準噶爾叛亂,自己掏腰包支付了戰爭費用,這也可以解釋他為何不顧滿朝大臣的反對,堅決出兵準噶爾。

然而,國庫的收入有限,而乾隆的開支卻不斷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和珅便成為乾隆的財務管家,負責為他籌措資金。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珅的貪汙行為越來越嚴重,他隻是最大的那個貪官,還有千千萬萬個小和珅也在貪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種貪汙**的現象,不僅對清朝的財政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嚴重損害了社會的公正和穩定。

因此,對於清朝來說,建立有效的監督機製和規範官員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

隻有這樣,才能防止貪汙**的發生,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不過顒琰想要剷除和珅,並不單單是因為和珅的貪汙,還有更為重要的政治原因。

此時的和珅已經被推到了高位,從之前的弄臣也徹底變成了權臣。

而乾隆將皇位傳給嘉慶的時候,還繼續當了三年的太上皇。

現在的和珅,身份太過於尷尬。

乾隆對他太過於寵信,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不可能對他也像乾隆那般。

所以,和珅的身份讓他進退兩難。

或許在乾隆退位當太上皇的時候,他的死期也算是預料到了。

所以在乾隆剛剛殯天,顒琰便派兵將和珅的府上抄檢了。

而顒琰卻實施的和乾隆完全不同的政策,他冇有刻意迴避滿漢的問題。

甚至軍機處當中,他安排進去了更多的漢人,甚至連軍機大臣都是漢人。

可以說,顒琰實行的是個放權的過程,將手中的權利放給漢臣。

甚至包括後麵的洋務運動當中,漢臣也是占據了主導的地位。

比如像是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這些全都是漢臣。

乾隆時期,為了避免滿人被漢人同化,所以纔開始實施的‘滿洲至上’的政策,包括從稱呼上麵就能看的出來。

和珅一直都是以‘奴才’自稱,就是因為他是家臣,可以伺候主子,自稱奴才。

而漢臣一直都是以‘臣’自居,貫徹的就是君臣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