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焚書坑儒超過火燒鹹陽,作詩四萬首

-

【而每次南巡,都是大批妃嬪、王孫貴族、文武百官隨行!】

【為了搬用雜七雜八的東西,光是馬就用了六千匹。】

【四百輛騾馬車、駱駝八百,並征調了近萬名伕役!】

【不僅地方官員要獻上珍饈美味,還要從北平、濟南、鎮江等地運來許多食品,甚至喝的水也是從遠道而來的泉水!】

【這還能稱之為南巡嗎!?】

【三不要臉】

為萬歲爺乾隆,威鎮乾坤的至高無上者!

曾經,乾隆自詡其一生擁有“十全武功”,自號為“十全老人”,

然實則無論是十全武功亦或是“十全老人”,皆非他所言那般神秘威力。

【四不要臉】

為了鞏固清王朝的統治,乾隆仿效先祖康熙帝,悉心籠絡文人墨客,醉心於文學。他即位後,組織了一支名滿天下的團隊,

編纂出了眾所周知的《四庫全書》。

然而,他雖然打著修書的幌子,卻又毫不留情地提出應該“譭棄”的古籍應該譭棄,“刪改”的古籍應該刪改!

【根據統計,乾隆一共焚燬了七十多萬卷典籍,創造了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焚書行動!】

【與乾隆相比,項羽火燒鹹陽宮鬥顯得太過於小兒科了。】

【五不要臉】

【禪讓皇位!】

乾隆自詡不願超過自己的皇爺爺玄燁,於是在位六十年之時便將皇位禪讓給了太子顒琰。

雖然名義上是禪讓了,可卻遲遲不願意交出玉璽。

大臣們隻好虛以委蛇、以哄以騙,才最終讓他交出了玉璽!

然而,乾隆禪位之後仍然居住在養心殿,絲毫不減他對朝政的掌控!

嘉慶元年正月十九日,他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者。

“朕雖然歸政於太子,然大事仍由朕辦理。”

這著實是無恥之極!

乾隆的禪讓隻不過是為了讓天下人稱讚他的善良,實則他隻是在做樣子罷了,其實心中很是難以捨棄這至高無上的權利。

【六不要臉】

【作詩無數!】

當年劉邦,隻做過詩兩首,卻被傳唱至今!

而乾隆呢?他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詩人,一生作詩多達四萬餘首!

此人乃為了追求韻腳之完美,竟然選擇自己造字,導致其詩作晦澀難懂,令人費解。

數量之多,卻冇有一首佳作傳世,其才華儘付流水。

他甚至無法創作出“清風不識字,無意亂翻書”這樣的句子,著實令人嗤之以鼻。【七不要臉】

【故步自封】

他的行徑更是堅守在閉關鎖國的心態之中,宛如自囚於一己之見。

自以為高人一等,卻不知已錯失瞭解近現代文明的最佳時機。

那個時代的歐洲正在經曆著各個方麵的革新和發展,而大清朝則自滿自足,夜郎自大。

【八不要臉】

【貪婪的腐化】

在乾隆晚年,他沉迷於功績之中,縱享奢華生活,任用了一大批貪婪的官員和**的吏員,這使得百姓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

而其中,貪婪無度的大貪官和珅更是成為了大清朝曆史上最為聳人聽聞之人!

由於吏治的敗壞,而這一係列事件也為農民起義埋下了種子!

剛即位之時,各地發生暴亂,牽扯百姓數量多大十萬餘人。

乾隆迅速下令調遣軍隊,鎮壓分散在各地的叛軍。然而,戰局卻並不如他所願,叛軍勢力仍然強大且不可阻擋!

儘管叛軍遭受了一些打擊,但這並不能掩蓋他們的激情和力量。

和珅作為乾隆的心腹,深知他的情緒和健康對於朝廷的重要性,所以他隻會將好訊息遞交給皇帝,不會讓不幸的事情擾亂他的心境。

然而,即使麵對如此艱難的局勢,乾隆仍然保持著他一貫的豪情壯誌,樂觀而自信,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無恥之舉,玄燁、胤禛辛辛苦苦留下的輝煌江山,竟被他揮霍一空,不留一絲餘地。

直至嘉慶帝承襲下這個摧毀不堪的爛攤子!

實則,在乾隆帝統治初期,更確切地說是在乾隆十六年,他就開始實施‘文字獄’。

如果說他的起初隻是一個開始,那麼到了晚年,他已經完全淪為一種巔峰狀態。

隨著乾隆的**統治達到了極致,任何涉及反對朝廷的意見,都會被視為謀反,

由於清朝是異族入侵中原,自然有很多人暗地裡議論紛紛,而乾隆到了晚年更是無法容忍這些議論。

為此,他開始了嚴密的搜查行動,隻要有一點點苗頭,立刻就會被扔進大牢。

經過一段時間的大規模搜捕,人們紛紛選擇怒不敢言,乾隆依然心存疑慮。

現在冇有人說話,並不代表之前冇有人說過!

於是,他開始搜查明末清初寫後金罪行的書籍,甚至是稍微涉及一點都不行。

無論是寫書還是寫詩的人,都被迫舉起了掘墓鞭屍的工具,藏書者也無法逃脫一死。

對於當今的官員們上書奏摺,如果乾隆哪一天理解不到位,他就會“誤”以為是謀反,就像是“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

在乾隆的眼中,這個“壺兒”就成了“胡兒”,真是膽大妄為!

《康熙字典》,乃玄燁親自欽定的典籍,堪稱聖書,尤其在乾隆之間,這本書更是被奉為真理的存在。

然而,即便是《康熙字典》,也並非儘善儘美,其內難免出現一些錯誤。

恰逢這些錯誤被學究王錫侯所覺察,他私自進行了刪改。這一行徑的訊息傳至乾隆耳中,立刻令他充滿激憤之情。

在審理的過程中,乾隆竟然又發現王錫侯竟然犯了廟諱之罪,罪不容誅。因此,根據謀反的罪名,他對王錫侯下了死刑的處決令。

時間來到乾隆年老之時,他對“老”字與“死”字卻產生了厭惡之情,因此凡是在奏章中出現這兩個字的,都無法倖免於難。

再說到武功方麵,乾隆最為人所知的,便是中緬戰爭。

然而,這場戰爭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乾隆曾親口說過:“朕既已有武功,自當求文治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