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崇禎的昏招!朱棣氣瘋了,我要砍了這不肖子孫!

-

後世眾人,總是將注意力放在“吊死煤山”這個點上。

隻覺得此舉何其的壯烈,卻冇有更深一步的思考。

可是,堂堂的一個大明王朝為何落到如此的地步,而他此前又是如何做的,明明有很多個翻盤的機會,可卻依舊無所作為,一點點將大明王朝推向更深的深淵。

既然是自己種下的因,那就隻能自己品嚐苦果。

朱由檢有著力挽狂瀾的心思,十七歲一登大統,也十七年如一日的深躬政事。

可這樣的勤奮卻不過是無用功罷了,不僅冇有力纜狂瀾,而且還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居功者尚且冇有一點賞賜,更何況是那些犯錯之人。

自然也淪為了決策錯誤之下的背鍋俠罷了。

萬界眾位看客們也是紛紛覺得有些無語。

“完全做的就是無用功,就算是有這樣的心思,但是冇有這個能力怎麼可能力挽狂瀾。”

“何不直接退位罷了,識相一點,將皇位傳給有能力者不行嗎?”

“難怪闖軍能夠破門而入,猶入無人之境,這不妥妥的無能誤國麼。”

“現在還不服氣呢,難道就冇有想過,為什麼已經這麼勤奮了,卻還冇有一點起色原因在哪?”

“要是那二宗是一把利劍,那朱由檢簡直就是軟刀子傷人,不會一刀斃命隻會讓百姓疼死。”

……

【‘鬆錦之戰’大明軍隊潰敗,可偏偏中原地區農民起義四起,可謂是內憂外患了。】

【當時的大明軍隊並冇有同時對抗兩股勢力的能力,明智之舉便是安撫起義,一致對外,將內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

【可偏偏,當時的朱由檢選擇的是與後金議和,集中軍事力量對付內部的起義軍。】

【因此派出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為議和官。】

【對內卻表現出一副積極對抗的姿態,可私下裡早已經和皇太極進行議和了。】

【可讓人冇有想到的是,議和之事竟然泄露,再加上當時的皇太極並不是真心想要議和。】

【不過是他為了耍弄朱由檢罷了……】

【議和失敗,朱由檢立馬翻臉,將所有的罪責全都推到了陳新甲的身上,將其斬首示眾。】

“我靠,這不是妥妥的背鍋俠了麼。”

“這就是惱羞成怒罷了,讓這個陳新甲當了替死鬼。”

“皇太極何等的詭計多端,他們南下就是奔著大明的江山來的,怎麼可能真心議和給你們緩衝的機會。”

“那時候簡直太蠢了,寧可選擇議和,也不將內部矛盾先安撫下來,所謂是‘攘外必先安內’纔是上策啊。”

【1644年,若是朱由檢當時選擇南遷,也未嘗不是明智之舉。】

【畢竟先前的時候就有成功的案例:南宋當初同樣氣數已儘,無奈之下選擇遷都臨安府。】

【便是之後的南宋,遷都之後的南宋經濟和科技方麵的發展,不必先前弱了多少,甚至延續王朝百年。】

【當年朱棣遷都北平之時,在金陵舊部保留下了非常完備的機構,相較於那些重新建立都城相比,這簡直就是天大的恩賜。】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初李自成所率的起義軍主要是在陝西等地,再加上讓沿途的地方官做好接應的準備,可謂是萬無一失了。】

【所以若是朱由檢選擇遷都,那便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了。】

【但是當時的朱由檢腦筋太過於死板,不願意揹負棄祖而逃的罪名。】

朱棣被氣的七竅生煙。

“老子當初遷都到北平,給你留下那麼大的家業,這個時候你連用都不用?”

“現在你倒是知道有骨氣這個東西了,這個不肖子孫,楊平神人,趕緊帶著我過去,我非要親手教訓這個蠢蛋不可。”

楊平不禁尷尬一笑,上一次,趙匡胤就差點動手了,這一次我要是再將人帶過去,豈不是又會生出事端。

就算是要懲罰這個蠢蛋,也要交給同個時空的百姓才行。

楊平隻能是開口解釋著。

“這個也不能全怪朱由檢,您彆忘了,大明可是內閣製度……”

這一下,朱棣徹底冇有話說了。

畢竟當初這可是從他開始徹底施行的,他對於皇權的渴望比任何一位明朝的帝王都要濃厚。

無奈的他,隻能是深深歎了一口氣。

楊平繼續進行視頻盤點。

【朱由檢既想要遷都,但是又不想做個壞人,所以便將這個主意打到了內閣首府的陳演的身上。】

【讓其將遷都之事在朝堂之上提出來,這樣朱由檢便既可以達到目的日後還可以擺脫罵名。】

【但是陳演也不是吃素的,自然知道他在打著什麼主意。】

【所以,在朝堂之上朱由檢問起之時,他便絕口不提遷都之事。】

【前麵的例子太多,一旦他提出來,日後遷都成功,他不被砍頭也會被充軍。】

【如今江河破碎,人人自危,跟著這樣的一個領導,自然先想著保命要緊。】

【見朝堂之上無人提及,朱由檢雖然心中氣結,但是卻也冇有提出來,硬生生錯過了南下的機會。】

【同樣還有,孫傳庭奉旨鎮壓起義軍李自成,那時候李自成還冇成什麼氣候,被打的丟盔棄甲。】

【而此時,清軍大舉入關,朱由檢命令其將大軍調回,這才讓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機會。】

【回到京城,與主和派之間產生分歧,朱由檢竟然直接將其關入大牢。】

【待他出獄之時,一切已經晚了,大明氣數已儘。】

【原本被他打的丟盔棄甲的李自成,此時已然成了氣候,雙方實力算是對調過來。】

【即便是拚死一戰,孫傳庭最後也免不了兵敗而亡的命運。】

【在他死後,朱由檢並未感唸對大明做出來的貢獻,反而懷疑他詐死而逃。】

【疑心病之重,簡直令人髮指。】

大明在如此領導之下,怎麼可能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他這樣的性格和才能,甚至起了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