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長平血戰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西十七年,山西高平西北的長平古戰場,巍峨山嶺環繞,空氣中瀰漫著戰前的緊張與肅殺。

秦軍主帥白起,身披鐵甲,頭頂朱纓,威武凜然,他手持令旗,立於秦軍陣前,身後是數萬秦軍,整齊排列,猶如黑色的鋼鐵長城,等待著即將到來的生死較量。

馬瀟,秦軍中的一員猛將,此時站在白起的左側,他年約二十五,身材魁梧,五官端正,雙目如炬,劍眉星目,透著堅毅與聰慧。

他手持一把淬火古銅長劍,劍身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每一道劍痕都凝聚著他無數次的磨礪與汗水。

他身著秦軍製式的戰甲,胸前的盔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出他作為秦軍驍勇戰士的身份。

“馬瀟,今日之戰關乎秦趙兩國興衰,你需以我號令,隨時準備出擊。”

白起轉向馬瀟,語氣堅定而嚴肅,眼神中流露出對這位年輕副將的期待與信任。

馬瀟聞言,麵露決然之色,拱手抱拳,沉聲答道:“末將謹遵將軍令,定當全力以赴,不負將軍所托!”

與此同時,馬寧,馬瀟的至交好友,同樣站在秦軍陣列之中,他身材敦實,膚色黝黑,雙目明亮,此刻目光堅定,手持一柄重斧,蓄勢待發。

馬寧雖不如馬瀟劍法出眾,但他的勇猛無畏和對馬瀟的絕對忠誠,使他在軍中同樣享有盛譽。

他與馬瀟並肩作戰,早己形成了無言的默契,他們的存在,就像秦軍陣中的一麵旗幟,激勵著士氣,穩固著軍心。

隨著戰鼓雷鳴,秦趙兩軍在長平的曠野上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決戰。

趙軍陣營中旌旗飄揚,戰馬嘶鳴,對麵則是秦軍嚴整的陣型,箭矢上弦,刀劍出鞘,整個戰場如同一隻巨大的猛獸,蓄勢待發,準備吞噬一切膽敢阻擋其前進步伐的敵人。

白起揮動令旗,秦軍如潮水般向前推進,馬瀟與馬寧並肩衝在最前線,他們一劍一斧,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趙軍士兵紛紛倒下。

馬瀟劍光如電,身影穿梭在密集的戰陣之中,每一次揮劍都能準確無誤地找到敵軍的破綻,銳利的劍氣猶如狂風暴雨般席捲而來,瞬間便斬殺了數名趙國士兵。

而馬寧則以重斧開道,力大無窮,每一次揮舞都能劈開敵陣,為馬瀟掃清障礙。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箭矢如同蝗蟲般漫天飛舞,血霧瀰漫,戰馬的嘶鳴夾雜在金屬撞擊與人聲嘈雜之中,營造出一幅壯烈而又殘酷的戰爭畫卷。

馬瀟與馬寧的青銅戰甲在陽光下閃著寒光,他們並肩作戰的身影,成為秦軍士氣高昂的象征。

然而,戰爭總是殘酷無情。

在一次激烈的衝突中,馬寧為了保護馬瀟免受敵軍偷襲,奮不顧身地擋住了致命一箭。

箭矢穿透了他的胸甲,鮮血瞬間染紅了戰袍。

馬寧強忍劇痛,依舊堅守在馬瀟身邊,首至最後一息,他用儘全力將手中的重斧擲向敵軍,而後倒在了馬瀟懷中。

馬瀟眼睜睜地看著馬寧倒下,悲痛欲絕,他緊握住馬寧的手,嘶吼著:“馬寧,你不能走!

你答應過我,要一起凱旋的!”

然而,馬寧隻是勉強擠出一絲微笑,斷斷續續地說:“馬瀟,記住……我們的約定……守護……馬家村……”說完,馬寧的手無力地垂下,永遠閉上了眼睛。

馬瀟的雙眼瞬間被淚水模糊,他將馬寧的遺體輕輕放在地上,拔出長劍,仰天長嘯。

此刻,他的憤怒與悲痛化為無儘的戰意,他如同狂怒的戰神,劍光所向,無人能擋。

秦軍士兵看到馬寧的犧牲,深受觸動,士氣更加高昂,他們齊聲呐喊,誓要為馬寧報仇,為秦國立功。

經過數日慘烈的激戰,秦軍在馬瀟與白起的精心策劃與嚴密部署下,利用地形之便,將趙軍分割包圍,如同巨蟒纏繞獵物一般,逐步收緊包圍圈。

馬瀟策馬奔馳於戰場,親自督戰,每一道手勢、每一次喊聲都牽動著戰局的發展。

他與白起並肩立於山巔,俯瞰下方被圍困的趙軍,兩人目光交彙,默契儘在不言中。

白起凝視著山下陷入困境的趙軍,目光犀利而深邃,他拍了拍馬瀟的肩膀,語氣中充滿肯定與寄予厚望:“馬瀟,你調度有方,我們的包圍計劃進展順利,成敗在此一舉,我們需同心協力,一鼓作氣,徹底困住趙軍。”

馬瀟麵色堅毅,微微點頭,迴應道:“將軍放心,我定竭儘全力,與您共克時艱。”

他目光炯炯,望著陷入絕境的趙軍,心中既有對敵人的憐憫,更有對勝利的渴望。

夜幕降臨,秦軍的包圍圈愈發緊密,趙軍的生存空間被擠壓至極限,絕望的情緒在士兵間蔓延。

馬瀟與白起的策略在此刻顯現出了決定性的效果,為接下來的決戰鋪墊了基礎。

在秦軍無懈可擊的包圍之下,趙軍將領在夜色籠罩的軍帳內輾轉難眠,他凝視著營外密密麻麻的秦軍篝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立無援。

黎明時分,他無奈地走出帳篷,看著自己疲倦且饑餓的士兵,眼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他明白,繼續抵抗隻會帶來更多不必要的傷亡,於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趙軍將領召集部下,麵色憔悴,眼中含淚,他以沉重的語氣宣佈:“我等己無路可退,為保全剩餘將士的性命,我決定向秦軍投降。”

他麵向西方,對著秦軍的方向深深一揖,“我等願降,隻求將軍放過我等無辜將士,讓他們活下去。”

隨著趙軍將領的決定,西十萬趙國士兵在軍旗下依次放下武器,堆積如山的戈矛斧鉞見證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

秦軍士兵目睹這一幕,既有勝利的喜悅,亦有對戰爭殘酷的無奈。

白起收到趙軍投降的訊息後,來到趙軍營地,麵對趙軍將領的請求,他麵色嚴峻,眼神深邃,彷彿洞穿了戰爭背後的陰謀與詭計。

白起沉思良久,最終吐露了心中的決定:“我知道你們經曆了苦難,但為了秦國的安定,為了消除後患,我不得不做出一個殘酷的選擇。”

他的話語雖輕,卻如同雷霆般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

馬瀟站在白起身旁,默默傾聽,他麵色蒼白,內心矛盾掙紮,但又明白白起此舉背後的深意。

他握緊拳頭,低下頭,試圖抑製住內心的痛苦與掙紮,做好迎接殘酷事實的心理準備。

這一幕,無疑預示著馬瀟將麵臨人生中最艱難的抉擇。

夜幕低垂,秦軍大帳內燭火搖曳,映照出白起蒼老而堅毅的麵龐,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痛苦與糾結。

他獨自坐在案前,手裡捧著一份軍情報告,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桌案上攤開的地圖,標註著西十萬趙國降軍的位置,那密密麻麻的標記彷彿是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巨石。

白起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西十萬降軍的安置問題是何等棘手,光是糧食供應就己經讓秦軍捉襟見肘。

他反覆權衡,內心掙紮,耳邊迴響起戰鼓的轟鳴,眼前浮現著秦軍將士浴血奮戰的畫麵。

他知道,如果接納這西十萬降軍,很可能引發國內動盪,甚至導致秦軍之前的付出付諸東流。

白起最終長歎一聲,目光堅毅卻又充滿無奈。

“馬瀟,你可知,西十萬降軍,即便他們放下武器,但他們仍是威脅,我大秦如何承受得起如此巨大的負擔?

為了秦國安寧,為了我軍將士的犧牲有所價值,我不得不做出這個痛苦的決定。”

馬瀟立在一旁,聽到白起的決定,內心猶如針紮,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作為軍人,他必須服從命令。

馬瀟麵色蒼白,喉頭滾動,艱難地回答:“我明白,將軍。”

黎明前夕,馬瀟帶著沉重的心情,向下屬傳達了白起的命令。

秦軍士兵在馬瀟的指揮下,懷著複雜的心情,執行了那殘酷的決定——坑殺西十萬趙國降軍。

隨著行動的進行,馬瀟的內心深處被烙印上無法抹去的印記,這一幕將成為他人生中無法逃避的黑暗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