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先集中農民大眾解溫飽

-

陳華殿下手握一杯熱茶,看著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溫和與關切。他示意侯大貴靠近那精緻而溫暖的無煙蜂窩煤爐,這不僅僅是為了讓他驅寒取暖,而是怕他向皇帝打小報告!

侯大貴微微一笑,一邊搓去肩頭的雪花,感受到那股從心底升起的暖意。但侯長史卻不去烤火取暖。

陳華見狀,眼中閃過一絲不忍,立刻正色道:“侯長史,此非朝廷禮儀之時,你我同心協力為封地,何須拘泥於這些虛禮?且看這天寒地凍,若因恪守禮節而致身體受損,豈不是本末倒置?來,快坐下暖暖身子,咱們再詳談。”

說著,陳華親自起身,拿起一旁的一件厚實的羊皮裘袍,披在了侯大貴的身上,那裘袍雖舊卻保養得極好,散發出陣陣暖意。他再次誠摯邀請侯大貴坐在爐邊,一同享用這份難得的暖意,同時也不忘提醒他要注意保暖,不可讓嚴寒影響到處理政務的身體狀況。

侯大貴深受感動,眼眶微濕,終究拗不過陳華的好意,便在爐邊緩緩坐下,心中對這位平易近人的殿下更多了幾分敬重與忠誠。

陳華瞭解到,侯大貴之所以對自己身為晉王的一些行為同樣嚴格對待,甚至敢於公開斥責,這源於他在帝州任職時作為言官所養成的職業習慣和人格特質。言官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朝時期,是以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著稱的官職,其主要職責是對君主及百官的言行舉止進行監督、批評和糾正,確保朝廷綱紀得以整肅,國家法度得以遵循。

侯大貴在帝州擔任言官的經曆無疑塑造了他的剛毅性格和堅持原則的立場,他把這種對公理正義的執著帶到了個人對陳華的行為約束上,即便麵對權高位重的晉王,他也毫不妥協,始終堅守作為一個言官應有的道德勇氣和職責使命。陳華通過雨婉和雲婉的講述,明白侯大貴並非故意針對自己,而是出於一種深深的忠誠和責任感,這也使他對侯大貴的態度有所理解和尊重。

具體來說,這類言官雖然職位不高,拿著俸祿卻不屑於隻做常規事務,他們整天緊盯著各級官員的言行,無論是最低微的九品芝麻官,還是位居高位的一品大員,甚至是皇親國戚乃至皇上本人,隻要發現有過失或不妥之處,他們都敢於直言不諱地批評。究其根源,曆朝曆代流傳下來的一個潛規則便是不輕易處決言官,這一傳統深入人心。

正是因為這一傳統規範的存在,一旦有君主膽敢殺害言官,往往會在曆史上留下殘暴昏聵的罵名。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皇帝內心對某些言官頗有不滿,為了顧及君主形象和順應輿論壓力,也不得不對言官的直言進諫保持容忍態度。

至於侯大貴,陳漢民將其調派至陳華身邊,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麵能夠嚴密監視陳華,確保陳華不至於失去製約而任意妄為;另一方麵,這也恰好解決了帝州內部對侯大貴這位鐵麵無私言官的忌憚與困擾,將他調離原地,既減輕了帝州官員的壓力,又巧妙利用了他的特點來加強對陳華的監管。

"侯長史無需過於拘謹,如今你我共同駐守京州,依據父皇的安排,我們短期內可能都無法返回帝州,因此更應相互支援,攜手共進。"陳華眼中透出深思熟慮的光芒,意圖增進共識而非挑撥分歧。

侯大貴神情略顯觸動,想到遠在帝州的雙親,自三年前至今僅返鄉一次,他與陳華境況相似,深知迴歸故裡的機會渺茫。

儘管侯大貴性情耿直純樸,但他絕非愚鈍之人,清楚意識到陳漢民是因其對自己的直言勸誡感到不滿,纔派遣他來到京州任職。

"殿下身為晉王,下官身為京州長史,輔弼殿下勤勉國事,關愛百姓,乃是我的本分。隻要殿下始終秉持仁德,不涉偏激之舉,我侯大貴自然不會有向皇上彈劾殿下的理由。"侯大貴莊重地迴應道。

頑石一般的人物!陳華心中暗忖,顯然短時間內無法將侯大貴收歸麾下,因為他心裡裝著的是整個陳國的利益而非私慾。

儘管陳華此刻竭儘全力,其真正目的仍在於經營和壯大自己的封地,而對於陳國本身,並未投注太多情感。至於那位高居皇位之人,對他而言並無太深切的關聯。

“侯長史所言極是,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把握當下,可期未來。過去的迷失並未走遠,如今覺醒,方知昨日之非。本王昔日確有輕率疏忽之處,如有冒犯,還望侯長史海涵。今日特請侯長史頂風冒雪前來,實則關乎農事大事。”陳華斜靠在椅背上,火爐的溫熱使得他的話語中夾雜著一絲倦怠與悠然。

侯大貴稟報道:“自從殿下頒發了大力推行屯田開墾的詔令後,各地百姓反響熱烈,僅僅一個月時間,各地官府上報新開墾的田地麵積已經累計達到了三十萬畝之多,並且都已經詳細記錄在案,登記在了開墾土地的農戶名下。”

"三十萬公頃?"陳華心中迅速盤算,對照京州所轄六州的戶籍統計,這一區域共計約有一百萬戶人家。按最保守估計每戶三人來計算,則大約有三百萬人口,而他認為實際人口數應當接近五百萬人,鑒於這個時代的高死亡率,普通百姓家庭往往會生育三四個子女以上,所以

這個數字更為貼近真實情況。

在陳國的疆域內,擁有五百萬人並不算特彆多,但也絕非少數,尤其是在統一安定的環境下,陳國的人口數量實現了顯著增長,幾乎能與曆史上的宋代相提並論。

察覺到陳華對這個新增農田麵積尚感不足,侯大貴進一步解釋道:“確實,這種情況也是受製於現實條件,一些富庶家庭擁有耕牛等先進工具,能夠開墾更多的土地,而貧困農戶因缺乏必要的生產工具,開墾進度自然較慢。”

對此,陳華表示理解並點頭讚同:“我今日召你前來,正是為了這個問題。本王計劃在各州縣鄉村成立生產互助組,以改善和提升整體的農業生產效率。”

"生產互助組?"侯大貴麵上浮現出不解的表情,這個詞對他來說頗為陌生,與此同時,陳華剛剛引用的那句"悟已往之不諫,覺今是而昨非"也讓侯大貴頗感意外,畢竟過去的陳華並不擅長此類文縐縐的表達。

陳華見狀,揮揮手示意侯大貴坐近些,"這個概念確實涉及到許多細節,讓我們慢慢細聊。"

恰在此時,雲婉踩著雪地匆忙趕來,她小心翼翼地提起裙襬以免沾濕,快速步入陳華的寢室,貼心地從旁邊搬來一把椅子安置在火爐旁。

似乎是為緩解一時的尷尬氣氛,侯大貴轉移話題道:“想來這就是殿下發明的無煙蜂窩煤爐了,置於室內確實是冬季取暖的良品。據聞自入冬以來,秦家售賣的無煙蜂窩煤爐在市場上極為暢銷呢。”

陳華聽罷,麵帶得意之色,迴應道:“確實如此,這無煙蜂窩煤爐以其便捷高效的特性,尤其在隆冬季節猶如及時的暖陽,受到百姓喜愛。而且,王家從中盈利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我少府監收入的增長,現今少府監每日都能增收好幾百兩白銀。”

侯大貴聞言稍感驚訝,原本的財政消耗部門竟然搖身一變成為盈利主力,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陳華竟透露出無煙蜂窩煤爐背後的商業秘密——從趙家那裡抽取好幾成的利潤。

於是,侯大貴趁機進言:“既然有此盈餘,懇請殿下能妥善使用這筆資金,將其投入到國計民生所需之處,切莫再像以往那樣,將其耗費在無關緊要的享樂之上。”

陳華無奈的笑說道為: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哈,還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本王己經讓毛新園繼續從寧皇叔的封地以及其他適宜之地采購優質的耕牛以及自己鍛造了一批農具了。

原來如此!"侯大貴此刻表現出真切的驚訝之情。

陳華進而闡述道:"我先前提及的組建生產互助組的想法,與這些資源調配緊密相連。考慮到民間財富分配不均,各家擁有的耕地麵積參差不齊,故而設想將民眾組織起來,劃分爲若乾個生產互助組,每個組內選舉一位組長。官府將集中供應耕牛和各類農具給這些互助組,由組內自行管理和調度使用,這樣一來,不僅能大幅加快荒地的開發速度,還能在之後的種植活動中實現資源共享和協作耕作,從而提升整體農業生產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