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十二 章

-

購v率足一半即可正常閱讀新章,

否則需延遲,不便之處,

請親諒解 至於趙母,表麵還好,但她的攥筷子的手挺緊的,

看這樣子也極關注。

為啥關注,

當然是關注到手的錢了。

她偏不偏心暫時看不出來,心疼趙向東這親兒子多少也有的,隻不過,這並不妨礙她想把兒子的錢多攢點在手裏。

這心態比薑寧親媽差遠了,

但農村地頭這樣的媽不在少數,薑母這麽開明的纔是罕見的。

薑寧收回視線,心裏有了數,那邊廂趙老頭已經繼續說下去了。

“東子九年前就出去了,

以後也不常回來,

眼下成了家,

等於是分出去了。你兩口子那邊的東西,都是你們自己的,至於老家這些房子錢物,

等我跟你媽冇了,你三兄弟再分。”

“爸好好的說這些乾啥,你跟我媽還年輕,

身子骨硬朗著呢。”趙向東聽不得親爹說死說活,

濃眉微蹙。

趙老頭擺擺手,

“人總會老的,有什麽說不得?你難得休假,先把事情說開,將來你們兄弟幾個也好處。”

“家裏拖累你很久了,以前難冇得說,現在好起來了,隊裏還給分了地,隻要肯乾就有得吃。”趙老頭習慣性摸過水煙筒,磕了磕,“既然算分家了,你以後就單給我跟你媽的養老錢就行。”

意思很簡單,錢不用再給那麽多。

這就是養老錢跟養家錢的區別,趙向東結婚前給的是養家錢,結婚後給的是爸媽養老錢。

趙老頭冇說要多少,但這年頭錢的購買力十分大,趙家孩子四個,成年的兩個,老兩口還能乾活,農村地頭,一個老人給五塊錢,已經相當不錯了。

然而,二五一十,十塊錢跟之前的三十六塊錢,差的不止是一個台階。

孫秀花越聽,心越沉入穀底,公婆手裏多了錢,家裏才寬裕,她兩個兒子才能吃好喝好。要是錢少了,公婆還有小叔子小姑子要養,這貼得過來哪頭?

就算兩頭都貼,均分下來也少太多了。

她憋不住了,“騰”一聲站起來,這動作很急,屁股下的凳子“哐當”一聲,被帶翻倒在地。

一家人“刷”地轉頭,齊齊盯著她,趙老頭黑了臉,老大家的小算盤不難猜,她這是想明目張膽抗議老公公說的話?

一家之主權威挺足的,趙老頭定定看著她,孫秀花怯了怯,況且她就算再潑,也知道自己在小叔子的工資上冇有發言權。

權衡了半響,她訕訕說:“我是想說,這次家裏辦喜事花用許多,爸媽錢少了怕是捨不得花。”說完她撿起凳子坐下。

到底繞不過一個錢字,不過大家知道她的德行,見她把話圓了也消停下來,有正事也懶得搭理她。

趙向東看也冇看她一眼,“爸,媽,那我以後一個月,給您二老一人寄十塊。”

孫秀花為的是自己是小算盤,但她有句話冇說錯,錢少了老兩口確實捨不得花,兒女孫子,上學嫁娶,花錢的地方太多。爸媽生他養他,做兒子的怎麽也得多惦記點。

七十多塊給了二十塊,還剩五十多,小家夠用了,這也是趙向東之前的打算。

兒子孝順,老子肯定欣慰的,趙老頭臉上皺紋舒展,“行,按你說的辦。”他算了算,五十多塊也不少了,冇有拒絕。

“行就快吃飯,這天冷。”

趙母攢筷子的手鬆了,她的心態跟薑寧猜測的差不多,總是希望能乾的老二多補貼家裏,多幫襯日子過得差的兄弟。

道理她不是不懂,隻是若六七十塊錢工資都交到二兒媳手裏,家裏緊巴巴,她不得勁。

二十塊是比以前少了近一半,但比起十塊八塊又好多了,有了趙老頭前麵的話鋪墊,接受起來容易多了。

況且一個農家,每月有二十塊錢真不少,趙母心頭一鬆,一邊吃飯一邊吩咐:“老二家的,趕緊吃了飯,回屋給東子收拾收拾,省得明早再抓瞎。”

薑寧應了,不過說起收拾,實在冇什麽好收拾的。趙向東就帶了兩身軍裝回來,一套穿著一套拎著,隨軍申請回去再打,這房子冇批下來,也不好拿安家的東西。

最多明天早點起來做點乾糧,讓他路上吃。

薑寧先一步回房,摺疊好剩下那套軍裝打包,就算完事了。

“寧寧。”

她整理著衣服,後腳趙向東就進門了,他挨著她坐下,一隻手臂圈著她,“剛纔的事,我都冇跟你商量。”

他有些愧疚,給父母多少養老錢,對小家而言大事,他雖有打算也準備先跟媳婦兒商量一下的,但趙老頭提起得突然,這來不及了。

獨自決定有些不尊重媳婦,而且二十塊也不是小錢。

薑寧回過身一笑,“爹媽養你小,你養爹媽老,這是應該的。”

“有能力多給點,冇能力就少給。”她讚同趙向東的做法,也很坦然說:“以後我有餘力,也讓我爸媽過更舒坦的好日子。”

趙向東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不為錢,為的是媳婦明理,分外體貼他,他心裏熱熱漲漲的,緊緊將人抱住,“這是當然的,你爹媽也是我爹媽。”

現在他並不知道薑寧的創業打算,這句話等於把責任也背在自己身上了,薑寧很高興,回抱了他,“嗯。”

年輕的新婚夫妻,摟抱在一起肯定要起火的,況且趙向東明天就得回部隊了,一別至少兩月,難分難捨少不了。

兩口子說著說著話,就親在一起了,趙向東起初憐惜地輕觸,很快燥熱上頭,動作就激烈了起來。他冇啥技巧還生疏,但一腔熱情卻足足,陽剛凶猛力道強勁,一番折騰薑寧扛不住,隻得拚命推他。

趙向東低低哄她,聲音很溫柔,動作卻截然相反,媳婦兒意亂情迷,他捨不得移開視線更捨不得分開。

薑寧捱過前頭那陣子,就好受多了,趙向東見她不再喊疼,鬆了口氣,食髓知味又給折騰了一回算停。

薑寧疲乏昏昏欲睡,他親自伺候了擦洗,鑽進被窩將人抱緊,小臉就貼著他的心臟位置。

他發現自己愈發捨不得她。

不過就算捨不得,該走還是得走的,薑寧心裏存著事,很早就醒了,進了灶房揉起麵,給丈夫做包子帶著路上吃。

餡兒就用她孃家昨天回禮的五花肉,剁了肉切了蔥,做大肉香蔥餡包子。

林縣這地方靠南,米飯纔是主食,麪粉有但難弄,這還是她昨天回孃家舀的,不多,以免婆家以為她孃家富得流油,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做了十六個包子,六大十小,大的晾晾包進乾淨的包袱皮裏,給趙向東帶上,十個小的家裏一人一個,給嚐嚐味道。

孫秀花見冇了五花肉,自己隻分了一個冇半巴掌大的小包子,登時憤憤。不過她罕見冇敢嚷嚷,老二今天要出門,她鬨出不好兆頭,公婆饒不了她。

“石頭,這包子燙,娘先給你拿著。”她幾口吃了,見小兒子燙得將包子顛來倒去,就伸出手去。

“我不,給你你肯定給我吃了。”四歲的小子嚷嚷兩句,一溜煙跑了。

孫秀花悻悻,“這小子說的什麽話,當媽的會貪他那點吃的嗎?”她看向大兒子,大兒子也跑了。

薑寧挺無語的,當媽當成這樣也是經典。

不過人家的事她管不著,她匆匆吃了早飯,就跟趙向東一起出門。

她去送他。

本來趙向東不答應的,來回倒車折騰自己媳婦,他捨不得。不過昨天回孃家,薑紅兵說了,正好紡織廠安排他去市裏出差,一日來回,同行的還有廠子的大貨車,可以順帶捎上。

二人天未亮出門,到南坪村與薑紅兵匯合,接著趕去紡織廠,大貨車準備好要發車了,三人趕緊上去。

駕駛室後麵還有個窄小的架子床,薑紅兵坐副駕駛,趙向東跟薑寧安置在架子床位置。

這比擠客車好多了,林縣開往市裏的客車又小又破還擠。

“你不要亂跑,回頭就到你哥說的那店裏等著。”

到了市裏火車站,薑紅兵上午要工作,匆匆囑咐妹子幾句,趙向東領著薑寧下了大貨車。

現在社會還不亂,要不然他肯定不會放心媳婦送了他上車後,才獨自出火車站外等二舅哥。

饒是如此,他也反覆囑咐了好幾遍。

“我知道呢,東哥。”薑寧不嫌他煩,乖乖點頭應了。

兩人邊說著話,邊往馬路對麵的市火車站行去。

他拳頭緊了緊。

趙家人離開了,薑建設跟著去將人送到村口。

“老頭子,你覺得東子咋樣?”

薑母已經一口一個東子了,果然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滿意。

薑父在水煙筒裏悶了口,抬頭,“嗯,不錯。”

薑父雖然被喚作老頭子,但其實才四十多歲,退役後被安排進了紡織廠安全部門。他疼媳婦疼孩子,家裏一般事都是媳婦拿主意。

隻是作為一家之主,大事繞不過他,通常他拿了主意就不變的,不過這回他先側頭問閨女,“寧寧,你覺得呢?”

他仔細觀察過趙向東,又事無钜細詢問一番,認為不錯,不過,前提還得薑寧樂意。

薑母也認真聽著,日子是閨女要過的,她覺得好纔是好,就好比先前老兩口都不太滿意呂文偉,能點頭主要是多考慮了閨女的堅持。

想到這裏,她暗啐了一口,萬幸閨女婚前識破姓呂的真麵目,要不這日子咋過?

閨女經一事長一智,這一年成熟了很多,薑母欣慰但不妨礙心疼。

母親在想什麽,薑寧不知道,她聽了薑父的問話,又認真想了想,才點頭,“嗯,是不錯的。”

父母的意見很重要,他們有幾十年的生活智慧,事關終生大事,她也冇迴避什麽的,直接說清楚自己的看法。

接下來,二哥薑紅兵也表示肯定,“爸媽,小妹,我看他是個可靠的。”

男人看男人,另有一個角度,薑紅兵隻比薑寧大一歲,二人既是兄妹也是玩伴,感情更深,他也更緊張。

全家意見達成一致,薑父點點頭,“那好,等媒人明天上門,就給趙家準話。”

“嗯。”

薑寧應了一聲,將視線投到日曆上,1979年9月29日,她嘴角翹了翹,穿越一回到改革大開放,就算不成為時代弄潮兒,也得抓緊機會積攢家底,經濟基礎成就上層建築嘛。

不過吧,她不想成為事業機器,她希望在這過程中,遇上一個可靠的男人,組建一個溫馨的家,攜手同行。

*

“寧寧,等會我們還賣栗子糕嗎?”

薑建設送了趙家人到村口,他問了趙向東妹子落水位置,順帶把揹簍撈了回來,栗子幾乎冇撒,也一起背了回來,現在正倒在院子裏曬。

去年,薑寧大病一場好了好,就一直在倒騰各種糕點,後來兩個哥哥也來幫忙。

薑家兄弟都在縣裏工作,薑父為人豪爽卻並非不會變通,他自己努力,縣裏還有幾個老戰友幫忙,陸續給兒女們都安排上工作。

大兒子薑建設和小閨女在木材廠,二兒子薑紅兵則進了父親所在的紡織廠。

去年薑寧過來後冇多久,十一屆三中全會就確定了改革.開放政策,她找個藉口辦了停薪留職,開始琢磨累積資金。

改革纔開始變化很輕微,她手藝不錯,考慮過後決定先做糕點到縣裏賣。縣裏絕大部分都人都有工作,錢有的,就是糧食憑票供應一直不充裕。

她選了縣裏的造紙廠,這是個效益超級好的大廠,幾千工人福利好手頭鬆,她早晚來一次,不要票隻要錢,滿滿一自行車雞蛋糕很快就賣光了。

-